
Hung Hing Decoration Materials Co. LTD.
屋宇署註冊牌照號:
MWC 1369/2010
鴻興裝飾材料 僭建清拆還原服務

鴻興裝飾材料作為政府認可註冊承辦商,能夠為業主提供全方位、安心可靠的僭建物清拆還原服務。鴻興裝飾材料多年來專注處理各類型僭建物清拆,包括天台鐵皮屋、磚牆、室內僭建、玻璃屋、假天花、間牆等,無論住宅、商業或工業單位均有豐富經驗。客戶選擇我們安排僭建還原工程,最大好處是可以用最經濟實惠的清拆僭建物價錢進行,省卻中介或的費用,令工程成本更透明、更有保障。我們的團隊熟悉屋宇署流程,能協助客戶準備所需文件、圖則及申報,令清拆程序更簡單快捷。
在工程安排方面,鴻興裝飾材料擁有合法的註冊承建商牌照,完全符合政府及大廈管理處的規定。公司施工團隊經驗豐富,配備適當安全裝備及保險,能保障現場人員及客戶財產安全。所有工程嚴格按照圖則、命令及法例要求進行,並負責妥善清運建築廢料,確保現場整潔,貫徹環保精神。針對大型天台違例建築物,鴻興更能提供一站式高空拆卸、臨時搭棚、清運垃圾和還原工程全包服務,無需客戶四處奔波。
在價錢方面,鴻興裝飾材料的清拆僭建物報價清晰合理,較市場很多測量師樓或工程公司更具競爭力。我們著重效率,能夠配合客戶的限期和進度要求,務求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僭建清拆還原,並協助驗收。業主面對僭建問題,選擇鴻興裝飾材料,都能夠安心交託,省心省力,合法、安全又實惠。請立即聯絡我們,安排上門檢查並為清拆僭建物報價,盡快開展工程。
僭建物清拆還原
在香港,所有建築物的安全和合法性均受《建築物條例》監管。根據該條例,當業主被發現其物業存在僭建、危樓、結構不安全或其他違規建築情況時,屋宇署有權向業主發出「清拆令」或「修葺令」,要求業主在指定時間內進行相應的僭建清拆或僭建還原工程,以保障建築物安全及公眾利益。
甚麼是僭建物?為何要將僭建物清拆還原?
「僭建物」是指未經屋宇署批准、違規加建或改建的建築物部份,例如天台加建房間、外牆搭建鐵皮屋、非法開鑿窗門、私自擴大單位空間等。這些違規加建工程,未經專業設計及審核,容易影響樓宇結構、消防安全、逃生通道,甚至增加倒塌和火災風險。任何僭建物均屬違法,業主有責任跟從屋宇署命令,將僭建物清拆還原,恢復原有設計。
當屋宇署巡查發現違規,會向業主或法團發出「清拆令」,要求於限期內拆除僭建物並還原原狀。若不遵從命令,屋宇署可代為執行,並追討費用、附加費,更可能提控業主,處以罰款及監禁。故此,遇到僭建物問題,主動清拆還原是唯一合法出路。
僭建還原是業主的責任
收到屋宇署發出的清拆令後,業主有法定責任遵從命令內容,在限期內安排合資格的承建商進行所需僭建還原工程。例如,如果單位內有違規僭建物,業主必須於指定限期內將僭建物清拆及恢復原狀。若涉及共用部分(如大廈外牆、天台),有關業主或業主立案法團亦需配合安排。屋宇署發出的命令一般會列明違規部分、必須採取的行動及完成期限。為避免誤會,業主可諮詢專業人士(如註冊結構工程師、測量師等)協助理解命令內容及處理僭建物清拆還原工程。
如業主未有遵從命令而且沒有合理辯解,屋宇署有權展開檢控。一經定罪,可能會被判處罰款甚至監禁。同時,政府會代為進行僭建清拆工程,並向你徵收所有僭建還原工程相關費用、監督費及法定附加費,這些開支遠遠高於自行處理僭建還原的成本。更嚴重者,物業或會被加上負面法律備註,影響未來在市場出售或申請按揭。
還原原有設計與結構
僭建物清拆並不是「拆咗就算」!屋宇署有機會上門視察,甚至需要你提供僭建還原後的驗樓報告或結構證明書。因此,僭建還原工程應做到:
- 按原始建築圖則還原,如復原牆身、窗框、原裝間隔
- 重建原本的防水層、排水系統(特別是浴室或天台)
- 必要時重新接駁電力與水管,並獲得相關部門簽證
- 若原單位裝修嚴重損毀,亦可趁機進行全面翻新

為什麼要將僭建物清拆?

僭建工程在不少人眼中,或許只是「加多個房」、「裝個儲物空間」的小改動,但其實背後問題遠比想像中複雜,是每個業主都必須正視的問題。僭建不單止涉及個人利益,更與社會整體安全、法律責任、樓宇價值及社區秩序息息相關。事實上,香港作為高度密集的城市,樓宇之間、居民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一個僭建物就可能牽一髮動全身,影響一整棟樓。要維護安全的居住環境,徹底完成僭建物清拆絕對是必要的。
僭建法律風險
根據香港《建築物條例》,所有樓宇的興建、改動或加建,都必須事先獲得屋宇署批准。任何未經審批的結構改動,不論規模大小,理論上都已經構成違法。屋宇署會定期巡查,亦會根據市民舉報展開調查。一旦發現有僭建,業主會收到「清拆令」要求限期內完成僭建清拆。若業主置之不理,可能會面臨高達50萬港元罰款,而且每天繼續違規還會追加罰款。此外,屋宇署有權入稟法庭強制執行僭建物清拆,業主更有機會留下刑事紀錄,嚴重者甚至可能被判監禁一年。有些人誤以為「自己屋企想點改都得」,但事實上,物業擁有權並不等於可以隨心所欲。香港法例明確規定業主有責任維護樓宇安全及合法性,否則不單自己受罰,更會影響整座大廈的管理和聲譽。值得注意的是,刑事紀錄還有機會影響日後申請信用卡或移民,後果遠超想像。因此,不論是自住還是出租,千萬不要心存僥倖,以身試法。
安全隱患 看不到的「計時炸彈」
不少僭建物表面看似方便、實用,其實背後隱藏巨大風險。以加建閣樓為例,若沒有經過專業結構工程師評估,樓板未必能負擔新增重量,長遠下來容易出現裂縫、傾斜,甚至倒塌。窗台外加設的儲物架、冷氣機平台等,若安裝不當,一旦鬆脫掉落,隨時危及街上行人安全。更嚴重的是,僭建部位大多沒有防火設計,例如天台屋、鋅鐵屋等,一旦發生火警,火勢會快速蔓延,令救援困難。僭建還有機會阻塞逃生通道或樓梯間,令住戶在緊急時刻無法及時撤離,加劇災難後果。香港過往多宗火災及倒塌事故,不少都與僭建有關,例如九龍城天台屋大火,最終釀成多人死傷。這些事件提醒大家,僭建不止是違規,更是日常生活中隱藏的「計時炸彈」,一旦發生意外,影響的不只是自己,還會波及家人、鄰居甚至整個社區。為了大家的安全,及早完成僭建清拆,防患於未然。
對樓價及租金的負面影響
不少業主以為「多建一個房間,單位更值錢」,但現實恰好相反。銀行及金融機構在審批按揭時,會對物業進行詳細檢查,若發現有僭建部分,通常會視為高風險,拒絕批出按揭或只批出較低成數貸款,令買家難以獲得足夠資金,成交意欲大減,單位價值亦會因此下跌。根據現行規定,若單位收到清拆令,相關紀錄會列明於土地註冊處,成為日後交易的「黑歷史」,嚴重影響物業轉手。出租方面,若租客發現僭建,有權要求減租、終止租約,甚至向有關部門舉報,業主隨時要面臨要把潛建清拆及繳交罰款。現實中,有業主為求盡快賣樓,即使大幅減價,仍因僭建問題無人問津,最終還要自費將潛建物清拆後才能成功出售。買家和租客都愈來愈精明,絕不會為「非法潛建」埋單。因此,僭建不但無助提升物業價值,反而拖低樓價、租金,甚至令交易停滯,得不償失。將所有僭建物清拆還原才是為單位保值之道。
破壞社區環境與鄰里關係
很多人做僭建時只顧自己方便,卻忽略對周邊環境和鄰居帶來的長遠影響。常見例子包括在走廊外搭建鐵籠、平台,佔用公共空間,令清潔和維修工作變得困難,也阻礙其他住戶通行權。部分僭建結構會影響大廈排水系統,容易導致水浸、滲水、牆身發霉等問題,嚴重時甚至引發樓宇結構損毀。這些情況往往成為鄰居之間的導火線,出現爭吵、投訴,甚至因漏水、遮光等問題對簿公堂,令社區氣氛變得緊張。以某唐樓住戶加建鋅鐵屋為例,因排水不當,下層單位頻繁滲水,雙方最終對簿公堂,損耗金錢、精神,雙方都得不償失。僭建不但影響自己,更會破壞社區的和諧、衛生與安全。要建立良好的鄰里關係,維護社區生活質素,每個業主都應該自律,完成僭建清拆,尊重他人權益。
為什麼「僭建還原」不能忽視?
試想像一下:你拆掉一個違規加建的閣樓,樓板裸露、牆壁凹凸、水電管線亂七八糟,這樣的環境能住人嗎?僭建還原其實是在為單位「修補傷痕」,把空間重新變得穩固。
|- 避免結構漏洞:僭建清拆後可能留下牆體裂縫、鋼筋裸露、地台不平等問題,必須專業修復。<br>- 重建居住功能:如廚房被改成儲物間,或浴室被打通,加強還原才能正常使用。<br>- 法律驗收所需:屋宇署或相關部門驗樓時,會要求你提供「還原後證據」,否則不視為合格清拆。
常見僭建還原項目與施工細節
常見的僭建還原項目包括:
- 牆體與間隔重建:如果僭建涉及拆掉原來牆身或另加間隔牆,就需要按照原始圖則或設計圖紙來重砌磚牆或安裝石膏板,確保尺寸、位置、材料與原本一致。 |
- 窗戶與露台結構還原:很多人喜歡把露台封起來加建一間房,但這屬違規工程。還原時要拆除玻璃、鋁窗等,加裝防盜欄或防曬棚要依建築守則進行。 |
- 防水層與排水系統修復:清拆鋅鐵屋或天台僭建時,極容易破壞防水層。應重新做PU防水或瀝青防水層,並確保去水渠暢通,否則易有滲水投訴。
- 地台與樓面平整處理:如曾加建地台或鋪設高身木地板,清拆後地面多不平整或存在高低差。應用水泥砂漿找平後重鋪瓷磚或地板,確保視覺與使用舒適。 |
- 水電工程復原:有些僭建可能違規接駁水喉或電線,還原時應由持牌電工/水喉匠重新布線與安裝開關插座,確保符合香港電力公司與水務署的標準。|
美觀與實用兼顧的翻新建議
有些屋主會問:「既然都要還原了,不如順便翻新?」僭建還原正是最佳時機。比起單純「變回舊樣子」,更聰明的方法是結合合法設計與現代裝修,既保值又提升生活質素。你可以:
- 重設開放式廚房(合法範圍內)
- 選用淺色牆身、環保塗料讓空間更開揚
- 安裝節能照明與新冷氣管線
- 預留儲物空間,例如嵌入式衣櫃設計
重點是:所有更動都要合乎法例與原有結構限制,切勿再次出現僭建情況,否則得不償失。
常見僭建還原陷阱要避免
一些常見僭建還原陷阱亦需要避免,例如:
- 只拆不補:有些師傅只管拆,留下破損牆面、水泥碎渣,屋宇署來驗收可能不合格。
- 還原錯位置:根據記憶重建間隔,位置偏差太多被判不符圖則。
- 用錯建材:原為實心磚牆卻用輕質間牆取代,不符合防火及承重標準。
- 無聘請註冊專業人士:導致之後驗收不通過,要再拆再建,浪費時間金錢。 |
僭建還原完成後 驗收才是關鍵一關
僭建還原完工後,記得主動要求專業人士發出完工報告或「工程符合聲明」,並附上施工照片及圖則文件副本。若屋宇署派人視察,這些資料能夠大大增加驗收成功率。
如果是較大型僭建還原工程(如整間天台屋拆除與重建防水層),最好預約獨立驗樓師,幫你先檢查一遍,避免最終「功虧一簣」。

進行僭建清拆工程需注意事項
選擇合資格承建商
選擇合資格的承建商是僭建物清拆工程的首要條件。切勿因貪平想節省清拆僭建物價錢而聘請無牌或經驗不足的施工隊伍進行僭建清拆。合資格承建商必須持有屋宇署註冊證明,並具備相關小型工程經驗。他們能按法例要求,正確處理拆卸、還原、運輸及棄置建築廢料,避免因違規施工導致僭建清拆工程失敗或屋宇署不接納僭建清拆成果。專業承建商亦懂得如何與大廈管理處、法團及屋宇署協調,協助申請僭建物清拆還原所需文件,並主動提供僭建還原工程保險、工地安全措施及合約保障。業主可於屋宇署網站查核承建商資格,或要求對方出示證明文件和過往僭建還原工程參考,確保選擇可靠團隊,令工程合法、安全、順利完成。
安全第一
僭建清拆過程可能涉及高空作業、搬運重物、電力暫停等高風險工序,必須嚴格遵守安全守則與職安健法例。專業承建商會為工人提供適當安全裝備,如安全帽、安全帶、防塵口罩及手套等,並於施工現場設立警告標誌和防護欄。進行僭建清拆工程前要檢查所有工具及機械狀況,僭建物清拆期間要安排專人監督,確保每一環節都符合安全標準。若僭建清拆工程涉及共用部分或鄰近單位,應提前通知鄰居,協調出入及防止意外。做好安全措施,既保障工人與住戶安全,也避免因工傷或意外造成法律及經濟損失。
做足保護工作
在進行僭建物清拆時,妥善保護現有物品和設施至關重要。首先,所有客戶需要保留的傢俬及個人物品,應提前搬離現場。如搬運困難,則須以防塵布、厚紙皮、泡棉等材料進行包裹,防止在僭建清拆過程中因撞擊或塵埃而受損。此外,單位內有部分物件如鋁窗、固定櫃、牆身甚至地面,無法搬動,這些都需要加裝臨時保護,例如用膠板或膠膜覆蓋,避免因工具碰撞或建築垃圾墜落而損壞。電力和水源亦須在僭建清拆前關閉,這除了是為了保障施工人員的安全,亦可防止因工程意外導致漏水或短路,進一步損害單位結構或引起火警。最後,確保現場有足夠的照明和通風,避免因黑暗或塵埃積聚造成不便或危險。這些保護工作不單提升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減低事故和損失的風險,令整個僭建清拆過程更為順利和安全。
業主及管理處申請文件
在進行僭建物清拆前,很多大廈或屋苑都要求業主向管理處遞交相關申請文件。這一步不可忽視,否則可能會被管理處阻止僭建還原工程進行,甚至面臨罰款。一般來說,申請文件包括僭建物清拆工程詳情、施工時間、工程公司資料及責任聲明等,目的是讓管理處掌握僭建物清拆工程相關資料,評估是否對大廈安全或其他住戶造成影響。文件審批時間通常需時3-7個工作天,因此建議提前準備,避免延誤工程進度。如工程涉及在大廈外牆搭棚、使用大型機械,或需要暫停咸水供應等,更需額外提交申請及安全計劃書,有時還需獲得有關政府部門的批准。部分管理處會要求繳付按金,待僭建物清拆工程完成後檢查無損壞才退還。完成所有申請手續後,才能合法展開清拆,並獲得管理處協助,如安排垃圾清運、電梯預約等。守法操作不但確保僭建物清拆工程順利進行,亦保障業主和承辦商權益。